谷城:启动公益公墓 鼓励绿色祭扫

“身后事”向来被国人重视,丧葬、坟冢都要攀比。为破除传统治丧旧习,谷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既节约了土地,也逐渐转变了人们的殡葬观念。“身后事”简约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乡亲所接受。

这个清明节,冷集镇袁冲村村民廖玉琴到村里新修的公墓,在奶奶的墓碑前放上鲜花、寄托哀思。这个今年1月建成的农村公墓占地6亩,墓穴1200个,每个墓穴占地0.24平方米。廖玉琴是全村第一个将逝者安葬在公墓的人。

“在我们这里,以前家里有人去世了就埋在自家的山坡或者地里,上坟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有了公墓,非常好,也很干净。”廖玉琴说。

长久以来,在丧葬方面,袁冲村和谷城县农村很多村组一样,攀比风盛行,坟包越修越大,丧事规格也越来越高。

村民周海彦说:“从安葬到三年后立碑,全部预算下来,少则三四万,多则七八万。”

“我们村人均耕地1.6亩,修一座坟,正常情况下需要10平方米左右,最多的可以占到半亩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非常严重。”袁冲村党支部书记赵鹏君说。

这两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越发突出。在多次进村入户座谈调研后,谷城县决定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破除传统治丧旧习,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县民政局局长刘海燕说:“这项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目前我们统筹了3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一共规划了137个农村公益性公墓。”

建好更要用好,谷城县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将逝去的亲属安葬在公墓,依托各村村民自治组织和自愿服务队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抵制殡葬陋习。

袁冲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陈明国介绍:“我们将厚养薄葬、节地安葬的理念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不大操大办丧事,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上门宣传殡葬政策,火化后到公墓帮助安葬。”

上门接地气的宣传,让左邻右舍的观念在潜移默化间发生了转变。2020年,谷城县全面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今年,计划全县所有村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如今,广大群众逐渐转变了殡葬理念,接受了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丧葬新风尚,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同。”刘海燕说。

记者:余运超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翟竞

(作者:云上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