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三神殿的始建年代

谷城新闻网通讯员 李富平 李丽

谷城老街形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衰落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神殿是谷城老街重要的组成部分。坊间流行的三神殿由回民始建于明末清初的说辞是不准确的,其戏楼和前、中、后殿的脊檩题跋可以确定其始建年代,脊檩题跋同时纠正了三神殿由“回民”兴建的谬误。本文仅就已知的文献资料以及建筑题跋和铭文,试图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神殿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作一肤浅的分析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谷城老街、三神殿、始建年代、回民仝建

湖北省谷城县的老城垣,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就已经消失殆尽,城外东南部的谷城老街古建筑群,是伴随着水路运输的发达而兴盛的。它肇始于明初,兴盛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中叶至民国,凋敝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谷城老街曾经是全县文化和商业活动最繁华区域,2002年11月7日公布为第四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神殿位于谷城老街西北部,座南朝北,东临三神殿巷子及中码头街,南依居民区邻米粮街,西为文风亭街及东顺城街,北为文风亭文化广场。整体由山门、戏楼、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其中戏楼与山门合二为一。三神殿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因供奉三神而得名。1992年12月16日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修后的三神殿山门

史料记载,在清代中末期之前,三神殿一带的“好汉坡”曾经是“县中刑人处”。《唐六典·刑部》有“凡决大辟罪皆于市”的论著。“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泛指一切死刑。古代在闹市公开处决死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百姓的围观以达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清代咸丰五年,谷城县令孙福海认为此地本文明之所,不应成为杀戮之地,于是在“好汉坡”兴建“浩瀚亭”。(同治版《谷城县志·卷七·艺文》“创建浩瀚亭记”)由此奠定了三神殿一带成为全县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民国《谷城县志》城池图

六十年代初期的文风亭

然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三神殿一直未被官方及民间重视,仅在同治与民国版《谷城县志》的“城池图”中偶见其身影。志书的遗漏以及民间的讹传,让三神殿的历史渊源扑朔迷离。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建筑纪年文字,试图对三神殿的始建、重修年代以及所谓的“回民仝建”等问题作一肤浅论述,以正视听,以勘谬误,以就教于方家。

一、三神殿的始建与重修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三神殿由粮食部门移交给文化部门之后,进行过一次整体修缮。截止到2017年10月底,三神殿戏楼历时三个多月的维修工程业已全部竣工。期间,笔者记录了建筑脊檩题跋以及墙体多处纪年铭文。这些文字为我们探究三神殿的历史渊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三神殿建筑上的题跋

1、戏楼脊檩上由东至西楷书的“皇清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蒲月念四日各省四民仝建”题跋,其首尾由墨和朱砂绘有云纹、蝙蝠及“万”字纹图案。“云纹”代表天,有祥瑞之意,寓意江山社稷;“蝙蝠”表示福泽;“万”即亿万斯年。整体有“大清江山 福泽万年”的寓意。“皇清”由朱砂书写,体现了民间对皇朝的尊崇。“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即公历1843年。“蒲月”即农历五月。“念四日”中的“念”为“廿”字的大写,即二十四日。“各省”指全国各地。“四民”指中国古代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仝”同“同”,“仝建”即共同集资兴建。这个时间无疑就是三神殿戏楼的兴建时间。

三神殿戏楼脊檩题跋

2、后殿脊檩由西至东楷书阴刻的“大清道光贰拾伍年岁次乙巳肆月初拾日卯时各省四民仝建”题跋中,“道光贰拾伍年岁次乙巳”即1845年。这个时间与兴建戏楼时间相距二年,证明三神殿后殿是在戏楼竣工二年后的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竣工的。因此,这个时间点就是后殿的始建时间。

3、前殿和中殿脊檩上由西至东分别楷书阴刻的“大清道光贰拾柒年岁次丁未肆月初七日卯时各省四民仝建”题跋中,“道光贰拾柒年岁次丁未”即1847年。这个时间又比后殿晚二年,证明三神殿前、中殿是在后殿的基础上建成的,它比戏楼晚四年竣工。因此,道光二十七年就是它们的始建时间。

三神殿前殿脊檩题跋

前、中、后殿题跋中的“卯时”,即当日的5-7点之间。古人在重大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有选择吉日吉时的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崇拜与敬畏。

由题跋中的“各省四民仝建”可知,三神殿是由民间集资兴建的。

(二)三神殿建筑上的铭文砖

遍布于正殿(前中后殿)墙体上的铭文砖,记录了修葺三神殿的各个时间节点。

1、前殿和中殿东西侧外墙上的铭文砖为长方形泥质灰陶砖,正面中间一道凹线,凹线上下由右至左为“癸卯”“重修”模制楷书阳文;中殿内后墙、后殿东西侧外墙以及后侧外墙的铭文砖,此砖正面由右至左模制楷书“癸卯重修”。两种铭文砖尺寸相近,文字相同,排列方式不同,采用数量较多且互不掺杂。

这个“癸卯”和戏楼脊檩题跋中的“癸卯”绝非同一年,理由有三:其一,倘若三神殿在道光癸卯年(1843年)进行过一次“重修”的话,那么戏楼及正殿脊檩上就应该是“四民重修”或“重建”而非“仝建”。同时也与正殿题跋的时间相互矛盾。其二,假设由道光癸卯年上溯60年,即乾隆癸卯年(1783年)“重修”的话,那么理由同上,戏楼及正殿脊檩上的题跋时间均无法解释。其三,道光癸卯年的铭文砖不会使用在丁未年和乙巳年兴建的正殿墙体上。据此推断,这个“癸卯重修”只能是道光癸卯年之后的光绪癸卯年,即1903年。由此证明三神殿正殿的前中后殿在光绪癸卯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

三神殿前中殿墙上的铭文砖

三神殿后殿墙上的铭文砖

另外,上述两种铭文砖中均未记载监修者,说明癸卯重修的三神殿依然是民间集资所为。不同规制的铭文砖恰好说明“各省四民”在文化差异和经济实力上的平衡与交融。

2、后殿西侧及后侧外墙上的“甲寅知事帅修”“民国二十一年县长范雨峰修”“民国丙子年县长陈监修”等铭文砖,三种铭文砖规格不同,模制阳文均位于砖体长侧面。根据其采用的数量极少、使用的位置多为补缺和填充窗口的现象推知,这些砖应该是铭文纪年时间之后的某个时间段,在局部修葺三神殿时使用的其他古建筑上的铭文砖。今县宾馆大礼堂西侧外至今保存的一栋古建筑,坐东朝西。其大门外两侧各有一栋低矮的后期建筑,笔者在其中一间房屋墙体上发现多块与此类相同的铭文砖,尤其是“甲寅知事帅修”砖,数量最多,字体相同而阴阳文均有。

1914年“甲寅知事帅修”白文砖

1914年“甲寅知事帅修”朱文砖

1932年朱文铭文砖

1936年朱文铭文砖

民国之前的谷城老街,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相关资料显示,随着水路运输的发达,从清初到民国,在谷城经商的全国各地商人逐渐凝聚成帮会,并随之有了“八馆”“三庙”,这些会馆和家庙祭祀着本省本县名人,以表达客居谷城的各地商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挚爱之情。(参见《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第155页)上述馆庙均与三神殿一样,是民间集资兴建的,而由县长监修的建筑一定是官署机构。三神殿墙体上民国时期的铭文砖或许来源于拆毁的官署建筑。是三神殿局部维修的见证。

二、相关古建筑上的题跋

(一)“承恩,即古宝严寺也。创自隋,至唐更名广德。历宋、元逮明,始有‘大承恩’之名,而寺之大盛焉!”(参见寺藏《承恩寺香火田界址碑》)谷城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的承恩寺,是全国百大名寺之一。承恩寺历次修葺之后均在天王殿、水陆崇圣殿以及钟楼脊檩上题写纪年铭文,分别是:

1、天王殿脊檩题跋板上的文字是“公元一九五六年六月吉日谷城县人民政府鸠工修缮 承修者谷城县木砌建筑委员会 监修者谷城县人民文化馆”。“鸠工修缮”意即召集工人整修、修复。

天王殿正脊檩上的文字

2、水陆崇圣殿有三条文字分别题写在三根檩条题跋板上,脊檩题跋板上是“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八月初三日襄王重建 募修禅僧真龙”。二檩副跋文字大部分模糊,为“时 皇清康熙……建”,“建”字前一个字,貌似“重”字,但决然不会是“兴”或“新建”。三檩副跋的文字是“时 皇清乾隆贰拾玖年冬月吉日 同师祖……暨合山大众重建”。

水陆崇圣殿正脊檩上的文字

3、钟楼也历经修葺,所以在几根脊檩上分别题写了纪年文字。脊檩题跋板上的文字与天王殿脊檩题跋一致,是同期维修的佐证。副跋有多处,其中有“大明成化十一年岁次乙未孟春月吉日襄王瞻墡肇修创建”及“康熙五十一年岁次壬辰季春月十七吉日住持庆学庆银暨合山大众重修  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孟夏月朔八日住持净池监院真怡补修仝立”等。

钟楼正脊题跋

(二)县城东部的清真寺是谷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殿的屋梁上有“马玉山马玉贵民国六年重修”(参见《谷城文史 谷城回族史略》第58页)的记载。

(三)襄阳市现存古建筑题跋摘录一二,以为佐证:

1、襄樊山陕会馆脊檩朱书题记:“山陕两省众首士虔诚同立  光绪岁次丁亥十三年后四月吉日修葺大吉”。

2、黄州会馆脊檩上墨书“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孟秋月谷旦 齐安阖属弟子重建”。(参见《襄樊市文物史迹实录·第三编·古建筑类》第721页、726页)

上述四处古建筑均为重修,其纪年题跋中分别为“修缮”“重建”“肇修创建”“补修”“重修”和“修葺”等,是考据三神殿始建时间的旁证实例。

三、对“回民仝建”的勘误等

关于三神殿“回民仝建”问题,我们知道,三神殿并非回民所建。理由很简单,其一,伊斯兰教只敬奉穆斯林真主。其二,伊斯兰教民不会在一个小城内两处建寺。其三,三神殿戏楼和正殿脊梁上的题跋至今历历在目。

由于三神殿戏楼及正殿脊檩下距地面高达九米左右,历次维修时油漆的覆盖加之室内光线昏暗,致使工作人员把脊檩题跋中的“四民”误成“回民”,成为三神殿“回民仝建”的嚆矢。(1986-2005《谷城县志·卷十·旅游》第302页)题跋的记载纠正了文献的谬误。

关于殿内所供奉的神像问题,文献中有“三神殿因供奉财神、水神、火神而得名”和“三神殿,以供奉水神、财神、雷神而得名。”等不同记载。(参见《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第743页、1986-2005《谷城县志·卷十·旅游》第302页)因为其本身来源于民间的口口相传,加之两条记载的三神中仅“火神”和“雷神”之异,所以笔者对此不作妄议。 综上所述,三神殿戏楼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建成后殿,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成前殿和中殿,整体建筑是由“各省四民”历时四年集资兴建的。光绪癸卯年(1903年)由民间集资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体维修,其后还进行过多次局部修缮。

三神殿的建筑风格、纪年题跋、供奉的神祇以及发生于此的历史事件,补正了三神殿始建及其重修年代,更正了文献记载的谬误。为研究谷城商贸发展、宗教文化、人文风俗和近代革命史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渊源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